陈宗海

教授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电子邮箱:

学历:研究生

办公地点:高新校区人才公寓1103

邮编:

通讯/办公地址:

办公室电话:

邮箱:

个人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仿真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技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自动化学会系统仿真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仿真学会应用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动化系副主任、主任(1995-200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助理(2000-2003)。1988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动控制学士学位,1991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控制理论与应用专业硕士学位。1991年留校从事控制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分别于19955月、19985月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和教授。1999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称号。2000年获得“中科院盈科优秀青年学者”奖。

长期从事复杂系统建模仿真与控制、智能科学与技术、无人智能系统技术与应用、新能源汽车与微电网能源管理理论与方法等方面的研究。针对新能源汽车和分布式微电网安全高效运行的能源管理和优化控制问题,揭示了动力电池系统的储能和耗能的行为机理,发现了电池系统外部环境与内部参数及状态间的耦合关系和影响机制;创新了动力电池系统的行为描述、状态估计、能源管理与控制的理论方法;实现了动力电池系统的高效安全运行的管理和控制;将灰色理论和定性仿真方法进行融合,提出了灰色定性仿真理论和方法,有效的解决了具有主观不确定的认知系统的描述问题,为智能机器人的知识接口和不确定环境的描述提供了技术方法;模拟人类智能过程,提出了特征学习、特征联想和特征拓展的目标识别与跟踪策略和方法。在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申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2018年获得中国自动化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共三人,排名第一),2018年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自然科学)二等奖(共五人,排名第一),2019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共六人,排名第一)。

一直从事教学和研究生培养工作,独立培养博士研究生48名,其中2名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1名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奖1名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资助,1名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他本人201720182019年度连续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2017年度获得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


教育经历

[1] 1991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
[2] 198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系统科学与管理科学系本科毕业

工作经历

[1] 1998.5-2022.6
自动化系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 1995.5-1998.5
自动化系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3] 1993.10-1995.5
自动化系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4] 1991.3-1993.10
自动化系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5] 1999.1-2000.10
自动化系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主任 
[6] 1996.11-1998.12
自动化系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副主任 
[7] 2000.4-2003.1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校长助理 

社会兼职

[1]2010.1-2022.6
中国仿真学会仿真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主任
[2]2000.1-2022.6
中国自动化学会系统仿真专业委员会主任
[3]2015.10-2022.6
IFAC技术委员会【TC 1.1. Modelling, Identification and Signal Processing;TC 4.3 Robotics 】
[4]2006.8-2022.6
中国仿真学会常务理事
[5]2008.12-2022.6
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

团队成员

团队名称:知识表达与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

团队介绍:

聚焦复杂对象的建模、行为描述、状态估计与决策控制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通过对复杂对象的机理、机制发现,状态估计、行为描述等知识表达的基础研究,通过决策和控制机制的技术突破和工程设计,实现对象的安全高效运行。近期的研究主要针对的复杂对象包括:共融移动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分布式微电网多能互补与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