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登录 English
其他联系方式
邮编:
通讯/办公地址:
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访问本教师主页
李阳
2010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博士毕业于爱荷华州立大学。先后在爱荷华州立大学、威廉玛丽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从事研究工作,任博士后、讲师。2021年加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特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非微扰量子色动力学、强子结构和计算物理。曾获2014年国际光锥委员会(ILCAC)颁发的Gary McCartor奖。INSPIRE: https://inspirehep.net/authors/14136... 【查看更多】
教育经历
2010.1 - 2015.1
爱荷华州立大学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博士 研究生
2006.1 - 2010.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理论物理 学士 本科
工作经历 【查看更多】
2021.1 - 2022.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特任教授 Professor
2020.1 - 2021.1  
中国科学院大学,讲师 Lecturer
2018.1 - 2021.1  
爱荷华州立大学,访问科学家 Visiting Scientist
基本信息
研究方向
社会兼职
【查看更多】
职称:特任教授
暂无内容
团队成员
团队名称:非微扰量子色动力学实验室 (NpQCD)
团队介绍:量子色动力学(QCD)是强相互作用的基础理论。它描述了夸克和胶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量子色动力学在低能量尺度上是强耦合的,这导致了显著的非微扰物理现象,例如禁闭和手征对称性破缺。量子色动力学的非微扰计算是物理学中最艰巨的挑战之一。它也是回答一些物理学基本问题的关键,例如夸克和胶子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以及核力是如何形成以结合核子的。强子例如质子的非微扰性质也是一些当前和即将进行的高能实验的焦点,例如电子离子对撞机(EIC)和超级陶粲设施(STCF)。

我们团队主要研究强耦合量子场论的求解与强子的结构。我们的目标在于了解强子的非微扰结构是如何从夸克和胶子中产生的。为了解决这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我们采用了理论、现象学和计算相结合的方法。我们最喜欢的方法之一是光锥哈密顿形式。在这种方法中,强子的结构完全由在光前x^+=t+z/c上定义的波函数描述,它还与强子的部分子结构密切相关。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开发一个直接从量子色动力学哈密顿量出发求解光前波函数的计算框架。

团队主页:http://staff.ustc.edu.cn/~leeyoung1987/NPQCD_zh-CN.html
其他联系方式
邮编:
通讯/办公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