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4日,中科院物理所赵柏儒研究员来我实验室访问, 并做题为《铜氧化物电子型超导体研究的进展》学术报告
点击次数:
报告人:赵柏儒研究员
报告时间:6月4日上午9点
报告地点: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理化大楼9004会议室
报告题目:铜氧化物电子型超导体研究的进展
报告摘要:近年来,铜氧化物电子型超导体的研究在国际上有了新的发展。角分辨光发射谱(ARPES)、中子散射、隧道谱和电输运性的研究都取得一些新的重要结果。涉及到能隙对称性、赝能隙等普遍感兴趣的问题。2000年以来Tc最高的亚稳相超导体(La,Ce)2CuO4(LCCO)以薄膜合成之后,对电子型超导体的研究增添了新的材料和内容。我们以磁控溅射和脉冲激光沉积技术生长出LCCO薄膜,已有了阶段性的工作。主要在电输运性方面获得一些进展,包括平面电导的二维费米液体行为和输运的各向异性(稀释磁性离子掺杂情况下的电输运)。两类载流子(空穴和电子)存在的可能性及其对输运的贡献随磁场和温度的演变。发展了以最佳掺杂(金属相和最高Tc)的LCCO为n-极,空穴型金属相CMR材料(p-极)的金属型氧化物p-n结,这种p-n结显示了一定的特殊的功能(5K至室温整流效果达2×104以上)和可能的实用性。
报告人研究工作经历:
1966-1970 实用超导体材料的研制(Nb3Sn和Nb-Ti合金线材)
1976-1987 承担国家超导重力仪研制项目(任课题组长),样机测出地球固体潮汐
1979-1986 A15相Nb3Ge,Chevrel相CuMo6S8,B1结构氮化钒(VN)氮化钼(MoN)等常规超导体薄膜和薄膜隧道结(能隙和声子谱测量)研究
1986底-1987年3月,和合作者在国内最先发展起铜氧化物超导体(Lz,Sr)CuO和YBaCuO薄膜
1987-1988 YBaCuO超导体薄膜的研究, 解决薄膜单一取向生长和克服超导弱联问题,最先在国内将其临界电流密度Jc达到106A/cm2以上,以优质薄膜在中科院超导器件攻关组发展薄膜器件
1988-2002 高温超导体薄膜和氧化物铁电体、锰氧化物CMR材料薄膜的研究。包括超薄膜、超晶格和异质结等,其间还进行超导体电子相和电子相分离的研究。
2003-现在 电子型超导体薄膜的研究:薄膜生长、电输运(包括稀释磁性离子掺杂下的电输运),发展以最佳掺杂电子型超导体为基础的金属型氧化物p-n结。
1988年获中科院科技进步特等奖“液氮温区超导体的发现和研究”(因薄膜的成果参与获奖);1991年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