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特任研究员
- 电子邮箱:afb74f87702352d1975b06473162d957cb3ce8826b4f2d82195c7c9de2864646c477b5c001a0ebd749c55dcb756da703656ea627667c1f554317920197c0783415f16286f0e266393d42cee157da339e8f3d1cf140b74c56c867699d66aee90dd114ce5ba577d64567a5561c378ec19f4e192065f54490b0b257ec6bce2e756e
- 学位:博士
访问量:
-
[11]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名称:青藏高原不同地块的隆升过程与动力学机制,子课题名称:青藏高原动力学演化机制及其对本地区地震灾害评估,子课题负责人,***万,2020.1-2024.12。,
-
[12]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项目二:印太交汇区板块汇聚过程及物质能量循环,课题一:印太交汇区俯冲带结构和动力过程,子课题四:印太交汇区俯冲带板内应力状态和形变过程,子课题负责人,***万,2020.1-2024.12。,
-
[13]科技部“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项目名称:不同构造类型活动断裂三维建模关键技术及应用,课题名称:活动断裂地下介质三维物性参数提取技术,子课题名称:跨断层三维流变结构和性质子课题负责人,3年资助计划(2018.12-2021.12):本课题就我国不同活动断裂地区,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手段,通过大地测量、地震学、大地电磁等观测数据约束跨断层下地壳以及上地幔三维流变结构和性质。,
-
[14](2) 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 类),专项名称: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项目名称:地质演化及环境资源效应,课题名称:地质演化与资源环境效应评估,子课题名称:活动造山带结构、变形及地震灾害评估,子子课题名称:泛第三极关键地区地壳-上地幔流变学结构与大陆内部变形子子课题负责人,五年资助计划(01/01/2018):本课题研究我国青藏高原地区流变学结构和性质,本地区动力学过程对板内活动断层的地震活动性的影响等。,
-
[15]国家自然基金委NSFC- 41774109: 2011年Mw9日本地震对我国东北、华北地区地震活动性影响及其本地区流变学结构的研究课题负责人, 四年资助计划(01/01/2018):本课题研究2011年Mw9.0 日本地震对中国东北、华北地区活动断层应力分布和演化的影响,可能的地震灾害评估。通过本地区的GPS观测数据约束陆地幔横向各向异性,
-
[16]青藏高原不同地块的隆升过程与动力学机制,进行,
-
[17]印太交汇区俯冲带板内应力状态和形变过程,进行,
-
[18]2011年Mw9日本地震对我国东北、华北地区地震活动性影响及其本地区流变学结构的研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