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兆锋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特任副研究员

电子邮箱:

学位:博士

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数学
物理学

活动通知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量子计算人才培养计划 >> 活动通知

第六届(2025年)量子计算人才培养计划申请通知

点击次数:

一、活动目标

面向量子信息领域的国际科技前沿、结合我国在量子计算领域的重大战略需求,一批有家国责任感与使命感的华人量子计算专家自发组织了量子计算人才培养计划,面向海内外知名高校相关专业的低年级优秀本科生,通过招募对量子计算有深厚兴趣的同学在暑期进行量子计算基础知识的强化训练,进而选拔有表现优异的同学的提前进入科研团队,开展量子计算方面的科学研究,旨在为我国的量子计算事业的发展培养后备力量,推动量子计算的生态发展,助力我国的量子科技战略。

二、活动组织

本活动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的苏兆锋老师发起并每年坚持组织,并由多位量子计算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组织,主要包括以下单位:

n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n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n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n  清华大学

n  南京大学

n  中山大学

n  悉尼科技大学

n  南洋理工大学

特别鸣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昇思MindSpore Quantum SIG, 北京中科弧光量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三、培养计划

培养计划.png

第一阶段:基础强训

活动对象: 从按照本通知要求提交申请、并经主办方综合评估选拔出来的同学。

活动内容:进行基础知识强化训练,学习开展量子计算研究所需要的相关基础知识。

开展形式: 组织若干个10人左右的基础知识精英小班,主要以在线会议形式交流研讨,每周开展两次讨论,。

开展时间:2025年暑期,约3个月。将根据不同学校的放假时间组建研讨班,并分批次逐步启动暑期阶段研讨活动。

第二阶段:科研训练

活动对象: 从参加暑期研讨活动的同学中,选拔表现优异、具有很强科研潜力的同学。

活动内容:加入科研小组,针对某一具体的主题进行深入的学习研究,研读相关学术论文,探索研究前沿科学问题,通过一定积累以此主题完成本科毕业论文,争取发表高水平的科研论文。

开展时间:在大三、大四期间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

第三阶段:深造研究

活动介绍:在研究小组坚持学习的优秀同学,将享有同等条件下优先进入本实验室深造的机会,或将根据实际情况推荐至国内外知名的量子计算团队进行深造。

四、申请条件

1.  国内外重点高校计算机/数学/物理等相关专业的二年级(2023级)优秀本科生,也可以考虑少量特别优秀的一年级本科生,须有扎实的数学基础或者编程能力。

2.  对量子计算有兴趣,有志于从事科研工作、探索未知世界。

3.  对本专业的课业学有余力,有充足的课余时间投入到研讨活动。

4.  学习努力、勤奋,有团队意识,有拼搏精神,有使命感。

5.  暑期阶段是量子计算基础知识的强化训练,学习强度大,有其它活动安排的同学请慎选。

五、申请信息

1.  申请材料: 1)认真填写申请表(请见附件);

2)体现自身能力或兴趣的其它材料。

2.  申请方式:将申请材料发送至苏兆锋老师邮箱youngpath_quantum@126.com ),邮件主题以“QC研讨班申请:××高校-××专业-××姓名”命名。

3.  申请截止日期:2025年5月31日

七、其它说明

1.  本培养计划的相关活动均以网络线上会议的形式开展,不涉及任何物理安全因素,参会学生的任何人身安全等意外事件与组织方无关。。

2.  与本活动相关的未尽事宜,由活动组委会解释。


中科大量子计算人才培养计划@申请表.docx

 

更多信息将在本公众号及活动主页量子计算人才培养计划发布,敬请关注。


image.png


开放合作:我们非常期待与更多国内外量子计算相关的科研院所及优秀企业展开量子计算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也非常欢迎各界对活动的赞助支持,我们共同为培养量子计算人才而努力,若有意向兴趣,请联系苏老师(邮箱:zfsu@ustc.edu.cn 



【更多介绍】


==领域背景==

量子计算是一种基于量子力学的新型计算模型,相对经典计算具有巨大的潜在优势,量子技术将成为未来科技竞争的制高点。世界各强国大国已经相继加入了量子计算的竞争中,我国对量子计算的发展更是高度重视,成立了合肥国家实验室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全面深耕量子领域,国内外IT巨头企业更是纷纷成立了量子计算实验室。2019年10月,谷歌研制的53量子比特实验装置“悬铃木”首次验证了量子计算优越性,我国科学家陆续研发出了“九章”、“祖冲之”等量子计算原型机,这些实验进展都预示着量子计算机硬件设备正在从物理学家的实验室里成功地孕育着。

然而量子计算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前沿领域,不仅需要物理学家从物理硬件实验上取得突破,也需要计算机、数学等背景的学者从算法、软件等层面考虑如何利用量子计算硬件资源、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最终才能服务国民经济建设。因此,量子计算生态的全面发展需要物理、计算机、数学等不同专业的有志之士共同努力。

==历届活动==

本活动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特任副研究员苏兆锋博士于2017年在中山大学访问期间第一次探索性举办,自2020年开始联合国内外的量子计算专家组织成为了一个公益活动,每年定期开展,已经有超过五十名本科生通过本活动接触学习了量子计算、并最终进入了国内外知名的量子计算研究机构深造,实际效果远超预期目标。部分成果总结如下:


n  在过去四届活动中,总计收到来自海内外知名高校相关专业优秀学生的申请表约650余份,筛选262人参加了暑期的基础知识学习阶段,累计选拔140余人进入相关科研团队进行量子计算方向的科研训练。

n  前四届参与科研训练的同学已经完成了相关学习计划,有74名同学被国内外量子计算领域知名的实验室录取。其中国内深造57名,包括中国科大潘建伟院士团队、郭光灿院士等团队,中科院软件所应明生教授团队,中科院计算所孙晓明研究员团队等;获全额奖学金赴境外直博17人,包括德国马普所、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加州大学、杜克大学、罗格斯大学、华盛顿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等高校的量子实验室等。

n  同学们在参与本活动基础上,提前明确了自己的科研方向及人生职业规划,在量子计算方向深入探索,有多名同学在研究生入学前在高水平会议及期刊上发表了论文,如2020年首届学员许英特同学在悉尼科技大学冯元教授的指导下开展量子程序方面的研究,相关成果分别被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的顶会ASPLOS、程序理论领域的顶会POPL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