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他栏目

    潘文

    • 教授
    • 电子邮箱:
    • 联系方式:0551-63600520
    • 学位:博士
    • 2018年 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青年项目
    • 2014年 美国LLS基金会Fellow Award
    • 2012年 中科院院长优秀奖

    访问量:

    开通时间:..

    最后更新时间:..

    研究方向

      全球范围内,肠道重大疾病包括炎症性肠病(IBD)和肠癌(CRC)临床形势愈加严峻。对于肠炎,当前的治疗手段主要依赖于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如抗TNF-α药物)以及激素治疗,但这些疗法也面临严重的局限性:药物不响应或继发性失效,导致病情复发率居高,无法实现长期有效控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而结直肠癌(CRC)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始终位居前三。当前肠癌治疗以手术、放化疗为主,少数患者可使用靶向药物,但对于中晚期患者,这些手段常常效果不佳,复发率高、耐药性强、死亡率高。如何开发更加精准、高效的治疗策略,克服现有疗法的瓶颈,已成为肠炎、肠癌治疗领域的重大挑战

      我们实验室致力于发现肠道炎症、肿瘤等重大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分子靶点,开发新型蛋白修饰工具及干预策略,形成“从疾病机制→靶点发现→智能药物设计”的一体化研究路径,促进基础发现向疾病干预转化。实验室融合多学科,形成以下三大研究方向:

      方向一:肠道关键细胞的感知、响应与重塑机制

      肠道关键细胞(如肠道干细胞)如何在复杂微环境中,感知外部信号(微生物、免疫、神经信号等)并做出正确响应?这一机制的失衡如何促发黏膜稳态破坏,引发炎症或肿瘤进展?如何通过精准干预,实现对干细胞命运功能的有效调控,从而促进黏膜修复缓解肠炎,或阻断肠癌的进展?回答这些关键科学问题,有助于揭示肠道疾病的关键调控因子,为新靶点发现和新干预治疗策略设计奠定基础。

      方向二:肠道关键蛋白质修饰与酶系统的功能机制   

      系统挖掘肠道微环境中关键的蛋白质修饰类型及其催化酶系统,解析修饰网络在炎症、肿瘤状态下的动态重编程及其疾病功能,评估其作为诊断标志物和干预靶点的潜在价值,为肠炎与肿瘤的精准治疗提供新思路。

      方向三:蛋白质修饰工具开发与智能抗体改造       

      基于机制研究中发现的新靶点、新型修饰及酶系统,开发具有特异性和可控性的蛋白质修饰工具(如基于非天然氨基酸插入的精准修饰体系),从而实现对抗体及蛋白药物的功能改造。我们聚焦于设计可感应肠道炎症/肿瘤微环境变化的智能抗体药物,提升其在复杂病理环境中的稳定性、选择性与治疗效率,推动转化研究。

      Screen Shot 2025-07-18 at 5.01.03 PM.png

      实验室方向.png

    主要成果

    • 暂无内容

    专利成果

    •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