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田野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电子邮箱:

学位:博士

实验室团队

当前位置: 锥束CT智能成像团队 > 实验室团队

依托中科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锥束CT智能成像团队成立于2010年,成员包括拥有美国、德国、新加坡等海外留学经历的博士、博士后,以及具有高级工程师、主治医师等职称的专业人士。在CBCT(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领域拥有雄厚研发实力,专注于开发适用于不同应用场景下CBCT系统整机及相关软件,是一家集研、产、销为一体的高端医疗影像实验室。 面向国家高端医疗装备发展的重大需求,汇聚国际医学影像高端人才,致力于自主研发、生产、销售覆盖多场景下CBCT影像高端医疗产品,并提供创新医疗影像信息化解决方案。 研究方向: X射线锥束CT成像、机器人手术路径规划、立体视觉导航系统、机电一体化,机械设计与制造。


核心成员:

微信截图_20241222181657.png     金鹏 

      2018年博士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后,分别于北京理工大学和德国波恩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21年12月航天中心医院,主要从事CT重建、散射校正、运动补偿等方向的研究;近年来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7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1项;曾研发的多目立体视觉管路测量设备已在航天某院某焊装平台稳定运行5年有余;开发的三球管快速小动物锥束CT设备的扫描速度比传统设备提高了近三倍,丰富的设备研发与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促进了本项目成果临床应用的可能性。




20241223-095249.png    王向鸿

        毕业于天津大学,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做研究助理和企业担任高级算法工程师等工作,主要从事研究方向与领域为人工智能,医学影像分析与处理,具有多年校企研发经验,累计合作发表高水平论文26篇,在南洋理工从事研究助理期间,作为项目的主要负责人,独立设计了一套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扫描系统。完成了系统的总体光学以及机械结构的设计,开发了C#桌面客户端;为了去除图像的Speckle噪声,提出了基于Low-Rank Representation(LRR)和Split-Bregman迭代的方法来去除OCT图像speckle噪声,为了进一步提高图像去噪声效果,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去噪声算法;利用不同的生物组织结构对OCT光谱的影响,实现了Spectroscopic OCT,目前可以应用在检测皮下胶原蛋白含量,眼压和烧伤程度的分析。在企业工作期间,从事图像分析,检测与识别等工作,上线多个图像审核业务,日调用量达到2000w,服务近百万客户。在本项目中承担视觉算法的开发,包括CT/MRI影像融合,语义分割和影像融合配准等算法的开发与部署等相关工作。



微信截图_20241222181723.png    李慧慧

       李慧慧,2011年获得西安交通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12年至2022年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担任助理研究员,2022年至2024年在深圳湾实验室担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兴趣包括生物医学信号处理、计算机断层成像、医学超声放射组学分析等,具体包括锥束CT成像运动伪影去除、锥束CT重建算法的FPGA算法实现、控制系统电路板设计、脑电信号定量评估中医推拿疗效,多模态(肌电、超声、惯性传感器)定量评估下背痛患者疼痛研究、小型微带天线设计。主持完成一项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基于肌电图/声肌图的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功能障碍和疼痛等级的定量研究”,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子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广东省省级科技计划重大专项等项目,已发表学术论文SCI/EI论文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SCI论文6篇,第一作者/通讯作者EI国际会议论文16篇,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项。深圳市高层次后备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