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手机二维码

欢迎您的访问
您是第 位访客

开通时间:..

最后更新时间:..

  • 任海骏 ( 副教授 )

    的个人主页 http://faculty.ustc.edu.cn/hjren/zh_CN/index.htm

  •   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教师博客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教师博客
系统与幸灾乐祸
点击次数:

如果你不拘泥于说出全部真相,畅所欲言会变得轻而易举。

——  泰戈尔

 

每年年终的时候,我循例要写一篇年度总结,但几乎每年,文章都会被微信公众号系统删除。系统是一种庞大而隐秘的存在,充满未知的可怖,可以轻易搅碎个体,令人无法与之抗争。这个系统,远比十七年前,也就是2007年,南方周末针对史玉柱出品的游戏《征途》发表的长篇特稿《系统》中的描绘的系统,更为强大。


虽然反抗无效,我总得还有吐槽的自由。鲁迅先生说,“不能打了人,还不让人哭。”咳咳,鲁迅先生当然没有说过这话,他说过“长歌当哭”,我自然还没到要哭的地步,只是一直觉得自己在写文章的时候,是一个理性而又温和的人,没有声嘶力竭,没有怒吼咆哮,甚至没有任何让人热血上涌或者心惊肉跳的字眼,最多会让某些读者觉得嘴替莫过于此,于我心有戚戚焉。当然我承认,虽然隐晦,但依然有一定的力量,——那也不是我的功劳,只是常识和真相的功劳。


所以我很多时候内心会有“不平”:凭什么网上那么多自媒体的垃圾文章一点事情都没有?凭什么无数幼稚的谣言、脑残的观点和杜撰的历史可以堂而皇之?凭什么无处不在的荡妇羞辱、受害者有罪论、道德绑架、种族歧视、职业歧视、直男恶臭、奴颜婢膝跪拜权力污染我的眼睛,荼毒人的心灵?凭什么像“海边的西塞罗”明明尺度比我大的多的文章,还能活得好好的?


最后一个凭什么按理不应该说出来的,因其隐含的逻辑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小农思维,属于自曝其短了,但是我不打算隐藏这一点,毕竟内心深处有过这种想法,不能欺骗自己去打造完美人设。好在人家是大V,并不知道我这种小咖的存在;我嫉妒人家,人家也没有任何损失嘛。叔本华说过,“虽然嫉妒并不值得提倡,但却是情有可原,并且通常来说也是人之常情。”


然而系统似乎是无所不知的。很多时候,我删除文章中一切跟热点或者敏感历史有关的任何名词,我宁可牺牲可读性,增加文章的晦涩度,也逃不过系统的屠戮。我谈鲁迅的文章,讨论九斤老太,那约摸是没问题的,但是她的口头禅却不能说出来。系统并不会告诉你,你“错在”那里,系统只是判定你有问题。“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三百年不过朝夕。


前阵子我还有一篇文章怎么都发送不成功,那是一篇科普流感和某个肆虐全球三年的病毒文章,我打破脑袋也没想明白敏感的点在那里,于是我不死心,跟系统较劲了一把,系统就像如来佛,呵呵一笑,弹了一下小手指最末端的指节,把我账号封了一个星期。那一个星期给我的感觉,跟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没啥区别。要说有区别,孙悟空喝的是铜汁,我喝的是果汁,——英国超市的果汁真不错。彼时我尚在英伦出差。


自那以后,我遇到文章发送不成功的时候,诚惶诚恐修改,再试第二次,成功我幸,失败我命,简直比高考还紧张。这样说好像有点不准确,因为我高考一点也不紧张。当然,我绝不是自吹自己当时有多学霸,纯粹是因为那时候我这个农村娃对大学毫无概念:大学是什么?有哪些大学?大学都在哪里?读大学要干啥?一概不知。既然没有期望,也就无所谓失望,所以毫无压力,一身轻松。


但我每每见到同胞的某些言论,身心都没法轻松起来,尤其是那些咬牙切齿的仇恨和似乎人性都泯灭的诅咒与幸灾乐祸。关于幸灾乐祸,叔本华也说过:“人性之中最糟糕的特性莫过于对别人的痛苦始终感受到的快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幸灾乐祸。幸灾乐祸占据了同情本应置身的位置,而作为幸灾乐祸的对立面,同情却是货真价实的公义与博爱的真正源头。……幸灾乐祸却是魔鬼具有的特性,它的冷嘲热讽、落井下石简直就是地狱发出的恐怖笑声。”据说歌德也说过类似的话:“人变得低劣时,除了高兴别人的不幸外,已无其他乐趣可言。”用“据说”是因为叔本华的格言可以在其著作《道德伦理散论》中找到,歌德的这句话我还没有找到原始的出处。

同样一帮人,却又津津乐道香港黑帮电影里,讲义气的古惑仔坚持的江湖道义“祸不及家人”。你们都特么父债子子偿了,还好意思自诩祸不及家人。不过转念一想,一衣带水的岛国毕竟还有历史的债,福建对面的宝岛可真的是同文同种的同胞吧?这帮孙子都能喊出核平的口号,叫嚣着留岛不留人,我就只能沉默无语和向隅而泣了。


一切都没法解释。


版权所有 ©202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 96 号,邮政编码:23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