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个人主页 http://faculty.ustc.edu.cn/xkong/zh_CN/index.htm
本人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星系形成演化:利用JWST和FAST等国内外望远镜观测数据,研究星系特性如何随红移演化;星系各种标度关系的物理起因;星系恒星形成如何受环境等因素影响。中国空间站巡天望远镜(CSST)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规划建设的大型空间天文望远镜,口径2米,兼具大视场和高像质的优异性能,并具备在轨维护升级的能力。CSST的科学使命是探索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天体的形成和演化、宇宙物质的构成和本源等重大和根本性的科学之谜。本人主持的“CSST星系科学研究(CMS-CSST-2021-A07)”项目,是CSST首批12个一类研究课题之一。该项目主要科学目标是针对CSST高空间分辨多色图像数据和无缝光谱数据,开展星系形态分类和结构测量,分析环境对星系物理性质的影响,研究星系结构和物理特性随红移演化;同时为星系研究提供分析方法、软件和工具等。
2)时域天文研究:以变源和暂现源为研究对象的时域天文学,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新兴研究领域。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变脸活动星系核、超亮超新星和中等质量黑洞等暂现源和时变天体是时域天文研究的重要对象。基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紫金山天文台2.5米口径大视场巡天望远镜(WFST)高灵敏度、高空间分辨、高时间频率时域巡天数据,结合其他波段数据和后续光谱数据,本课题组通过构建黑洞潮汐瓦解恒星事件、变脸活动星系核、超亮超新星和中等质量黑洞候选体等时变天体大样本并,统计研究这些暂现源和变脸活动星系核发生率与宿主星系形态、星族特性和物理性质关系,研究为什么星暴后星系中发生这些时变源的概率要远高于其他类型星系的原因,建立时变源活动与星系环境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