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兆锋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特任副研究员

教师拼音名称:suzhaofeng

电子邮箱:

学位:博士

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数学
物理学

活动风采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量子计算人才培养计划 >> 活动风采

优秀学生感言_中科大李驭:选择远方,铿锵前行

点击次数:

选择远方,铿锵前行

——量子计算研讨班总结会发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李驭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李驭,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有幸在量子计算研讨班F班学习;也非常高兴在这里分享我的学习感受。

大家都知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气氛非常浓厚。大二下学期后半段,我就开始考虑加入实验室做一些我力所能及的工作,一直在寻找合适自己的方向。因缘际会,今年六月初我看到了量子计算研讨班的招生公告,得知去年潘建伟院士团队成功构建了76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九章”的诞生,是每个科大人的骄傲。通过和父母、班主任和老师交流,我决定加入研讨班。对我来说,这是一次重要的选择;当然也非常感谢老师选择了我。

加入研讨班后,我便开始体验“自我学习+小组讨论”这种全新的学习模式。自我学习,需要更高的专注度,是一种几乎无人监督的学习模式。对我来说,这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同时,阅读英文书籍,也是一个挑战——最开始时,我进度较慢;不过,经过几十天的不断练习,我已经逐渐适应英文环境下的自我学习了。小组讨论,就更加新颖了。暑假5天一次的频率,激励着我在期间争分夺秒地学习。在讨论中,我向老师和同学们汇报学习心得,老师和同学们总能帮我发现不少自己理解有误或不到位的地方。同学们的分享,也让我拓展思维,并激发新的认识。整体看,这种学习模式能够帮助我们巩固知识、加深理解、更新认知。

通过学习,我认为,在有一定的线性代数和概率论基础后,量子计算这一学科的基础架构还是很好理解的。在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和学习量子计算必备的量子力学基础知识方面,采用数学框架和公理化体系的讲述方法,有利于消除入门障碍。但量子算法和实现量子算法的一些物理系统,还是让我感受到了挑战。首先,在接触到第一个算法求阶算法时,我就明白了量子算法在解决特定问题时仍然需要各方面强大的知识功底。如果我没有较好的数论基础,我也没有办法理解这种高效的算法。这让我明白了多领域交叉的重要性。另外,纵观我目前了解的所有算法,我对首先提出这些算法的科学家们感到惊奇,惊奇于创造出这些算法当时思考的出发点是什么,惊奇于他们精湛的思维。我目前接触到的知识和历史还非常局限,这需要我继续深入学习才可悟出一些门道。

其实,在学习过程中我也有一些困惑。我们接触了各种各样的算法,这些算法中有不少是以极大的概率成功而不是100%成功,这是否说明——量子计算技术还不太适合应用于量产行业,特别是那种需要超高精确度、超高质量的技术领域。但愿我的困惑能够转化成我对量子计算的兴趣。我个人希望能在进一步的学习中加入到算法设计的小组。对量子算法的设计,我目前还在门外,所以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挑战。

我想借用量子态的大致概念结束我今天的发言。在未选择时,我们保有了选择和不选择的自由,我们处于一个叠加态;但我们一旦选择,那意味着我们便归入一个本征态。如果我们最终选择了量子计算和量子信息,那么我们就应该坚毅前行,哪怕道路崎岖。量子隐形传态的距离,不就是在科学家、工程师的不懈努力下,由最初的几米,一步一步延展,几十米、几百米、几公里、几十公里,到达如今的几百公里的么?“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远方需要我们坚实的脚步。

谢谢大家!

 

中科大李驭

2021年9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