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科技成果奖励
[1] 2023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应急现场协同感知与融合推演关键技术及应用”,北京市人民政府,排名第1
[2] 2020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地下空间工程服役实景探识及应急处置关键技术与应用”,北京市人民政府,排名第2
[3] 2016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城市运行风险监测与评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北京市人民政府,排名第2
[4] 2020年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安全保障型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系统”,教育部,排名第2
[5] 2018年度公安部科学技术奖二等奖,“GB/T 33170-2016《大型活动安全要求(1-5)》”,公安部,排名第2
[6] 2019年北京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北京城市副中心”,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排名第4
[7] 2023年度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极端高温天气城市供电失衡风险评估与控制优化技术”,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排名第3
[8] 2023年度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非常规灾害信息协同感知与智能分析关键技术及应用”,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排名第4
[9] 2022年度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城镇重大突发事件下人员转移安置风险分析与应急决策技术”,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排名第7
[10] 2022年度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城市综合管廊运行安全及应急管理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排名第5
[11] 2021年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应急场景地理信息快速协同感知技术及应用”,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排名第4
[12] 2020年度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高层建筑外立面溢流火行为与防控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排名第10
[13] 2019年第一届安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城镇生命线系统安全运行与应急处置关键技术研究” ,中国安全生产协会,排名第3
[14] 2018年度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城市地下管线系统安全隐患与风险双控体系建设”,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排名第9
[15] 2017年度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北京安全生产监管大数据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排名第4
[16] 2014年度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社区小型经营场所事故风险评估及预警技术开发与应用”,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排名第1
[17] 2009年度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地铁人员疏散计算机仿真模拟与安全评价技术研究”,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排名第5
[18] 2008年全国安全生产科技奖二等奖,“大型公共人员聚集场所风险评价及应急疏散能力研究”,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排名第3
2 个人荣誉称号
[1] 2024年10月,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务院
[2] 2019年12月,北京市应急管理领域学科带头人,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3] 2019年3月,2018年度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北京青年科技奖,北京茅以升科学教育基金会
[4] 2018年5月,北京市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5] 2015年9月,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市委组织部、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6] 201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贡献纪念证书,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
[7] 2017年7月,北京市国家治理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第三期),北京大学、北京市委组织部、共青团北京市委
[8] 2008年9月,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个人,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奥组委
[9] 2021年12月,全国消防科学传播先进个人,中国消防协会
[10] 2015年3月,2014年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青年科技奖,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