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sonal Information
More >>
Professor
Supervisor of Doctorate Candidates
Supervisor of Master's Candidates
Academic Honor
2000 elected: The government post
Profile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动化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技术委员会委员,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已连续5年2020-2024)。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动化系副主任、主任(1995-200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助理(2000-2003),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8-11届),中国仿真学会常务理事(4-8届)。分别于1988年、1991年在中国科技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91年留校从事控制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分别于1995年5月、1998年5月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和教授。1999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称号。2000年获得“中科院盈科优秀青年学者”奖。
长期从事复杂系统建模仿真与控制、智能科学与技术、无人智能系统技术与应用、新能源汽车与微电网能源管理理论与方法等方面的研究。针对新能源汽车和分布式微电网安全高效运行的能源管理和优化控制问题,揭示了动力电池系统的储能和耗能的行为机理,发现了电池系统外部环境与内部参数及状态间的耦合关系和影响机制;创新了动力电池系统的行为描述、状态估计、能源管理与控制的理论方法;实现了动力电池系统的高效安全运行的管理和控制;将灰色理论和定性仿真方法进行融合,提出了灰色定性仿真理论和方法,有效的解决了具有主观不确定的认知系统的描述问题,为智能机器人的知识接口和不确定环境的描述提供了技术方法;模拟人类智能过程,提出了特征学习、特征联想和特征拓展的目标识别与跟踪策略和方法。在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SCI论文200余篇,申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2018年获得中国自动化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一),2018年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2019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一),2024年获得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科学技术奖-科技创新奖一等奖(排名第一)
一直从事教学和研究生培养工作,独立培养博士研究生55名,其中:2名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6名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1名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奖,3名获得中国仿真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1名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资助,1名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他本人2017、2018、2019年度连续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2017年度获得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