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手机二维码

欢迎您的访问
您是第 位访客

开通时间:..

最后更新时间:..

  • 叶邦角 ( 教授 )

    的个人主页 http://faculty.ustc.edu.cn/yebangjiao/zh_CN/index.htm

  •   教授
教师博客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教师博客
叶邦角
点击次数:

 

image002.jpg


物理学院

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

叶邦角

 

1962年生, 浙江平阳人。

1993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并获郭沫若奖学金。此后, 留校任教。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6-1997年在日本原子力研究所高级交流科学家。1999-2000年担任东京大学客座教授。

长期从事本科物理学教学工作,主讲《力学》、《电磁学》和《热学》课程,中国科大《电磁学》课程组组长,2009年被评为安徽省教学名师,为全国高校《电磁学》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高校《力学》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主持教育部网络视频公开课程《电磁学》。

长期从事核物理与核技术应用的研究,涉及粒子物理、中子物理、探测技术和正电子物理和Muon物理等领域。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研究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已在国际和国内著名刊物上发表200多篇论文。兼任中国核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核学会副理事长,《原子核物理评论》、《物理》和《现代物理知识》编委。

 

获得过的主要奖项

 

(1)  郭沫若奖学金(1992)

(2)  安徽省高校科研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1999)

    “用多路望远镜系统测量(n,x)核反应的双微分截面”

(3)  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一)(2005)

     “实现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全面提供电磁学的教学质量”

     同时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2004)

(4)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四)

     “力学课程的建设与教学改革”

(4)  国务院特殊津贴(2007)

(5) 中国科大海外校友基金会优秀教师奖(2007)

(6) 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排名第一)(2008)

“创建电磁学教学团队,普遍提高电磁学的教学质量”

同时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2007)

(7) 中国科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五)(2008)

     “物理类研究生的实验教学建设与实践”

(8) 安徽省教学名师(2009)

(9) 中国科大“困学守望”杰出教学奖(2009)

(10)安徽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2011)

      楼捷硕士论文

(11)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一)(2012)

     “发挥教学团队的功能,建立大学普通物理教学的新体系”

      同时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11)

(12)安徽省教学成果三等奖(排名第五)

“求新求实,研究生物理实验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13) 中国科大“困学守望”杰出教学奖(2012)

(14) 中国科大学生评选“瀚海航塔”首届十大教师奖(2012)

(15) 宝钢全国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奖(2015)

(16)中科院教学成果二等奖(2017

(17)李佩教学奖(201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1)中国科学院留学回国人员基金(1998-2000

“正电子谱学技术”,5

2)中国科学院重要方向性项目(2001-2004

“新型时间和位置探测技术”,40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基金(2005-2007

用双多普勒关联技术研究纳米颗粒/介孔复合材料的特性1047507232

4)教育部211工程建设项目(2004-2007

“建立脉冲慢正电子束装置”,125

5)中国科学院重要方向性项目(2006-2008

“基于脉冲慢正电子束装置的新型探测系统,45

6)教育部211工程建设项目(2007-2011

“核聚变与高能物理的基础与前沿问题研究”, 70/300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基金(2007-2009

“用正电子湮灭技术研究低介电常数材料的微结构”, 10675114, 38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2008-2012

“慢正电子束技术的发展与薄膜材料的基础应用”,10835006130/220

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基金(2011-2013))

“基于CSNS的试验性muon束的模拟和设计”,11075154 54

10)国家重点实验室平台建设经费(2011-2013

    脉冲慢正电子束改进”, 160

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基金(2012-2015

   过渡金属化合物金属绝缘体转变的正电子理论与实验研究”,11175171,88万

12)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合作项目(2013-2014

    “氚化钛中氦泡参数的正电子湮没寿命谱计算”, 6.5

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基金(2015-2018

正电子湮没谱学理论与技术研究稀磁半导体中磁性起源及磁耦合机制”,11475165 120

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仪器项目(2016-2020

     “高强度μ子源关键技术研究”,11527811332/833

15)教育部一流学科建设经费(2017-2019

     “粒子束交叉应用平台升级“;150

16)科技部国家重点实验室平台升级(2017-2020

     “正电子谱学平台升级”;312

(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基金(2019-2022

      铋层状结构多铁性材料中磁电耦合的结构依赖特性及正电子谱学研究”

         1187524866

18)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2019-2024

      研究动量空间谱学的纳米结构和纳米薄膜多参数正电子谱学表征新方法

      1425万。

培养已毕业的博士和硕士

(1)博士毕业

郗传英,孔  伟,彭成晓,刘建党,熊  涛,成  斌,陈祥磊,郝颖萍,张  杰,安  然,郭卫锋,许红霞,许文贞,李  强,张丽娟,刘艳芬,张文帅,张礼楠,张礼红,于  洋,樊少娟,黄世娟,谭宗泉, 肖  冉

段  琛,秦建国,李  骏,徐菊萍,葛雯娜, 倪晓杰,谷冰川,丛龙翰,潘子文,叶  润

(2)硕士毕业

楼  捷, 章征柏,高传波,闫新龙,曹童童,张良平,任红凤,程明福

孟  飞

正在培养的博士和硕士生

(1)  博士研究生

郭俊清,韩小溪,汪  美,邓  力,程慧茹,赵秋贺,王海波,

董靖宇,董  赟,原 钺

 

(2)  硕士研究生

林泽斌,王喆,罗迷,李钰环,黄冬梅,潘智康,陈润华,何正扬

 

博士毕业生一览表

序号

姓名

学号

博士论文

毕业去向

1

彭成晓

BA03004009

正电子对ZnOGaN宽带隙半导体中缺陷的研究

河南大学

2

郗传英

BA02004009

符合多普勒测量系统研制及应用研究

中国科技大学强磁场科学中心

3

  

BA01004018

正电子湮没多参数测量系统研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

4

陈祥磊

BA06004015

基于中性原子叠加的正电子计算

武汉中船重工集团719

5

  

BA08004026

基于放射源的脉冲慢正电子束装置研制

中山大学核工程师学院

6

刘建党

BA06004017

第一性原理正电子寿命和能带计算及几种薄膜的正电子分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7

郝颖萍

BA08004026

正电子湮没技术对热控涂层辐照效应及SmFeAsO1-xFx缺陷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所

8

郭卫锋

BA05004018

正电子湮没技术对碳纳米管的研究

合肥炮兵学院

9

  

BA04004018

数字化正电子湮没谱仪研制

核芯电子科技公司

10

张礼红

BA04004018

博士结业

厦门奇赞光学有限公司

11

张礼楠

BA07004028

博士结业

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

12

  

BA11004018

正电子湮没技术研究稀磁半导体中磁性起源及磁耦合机制

高能物理研究所东莞中子科学中心

13

  

BA04004018

(德国留学,联合培养, 最终获德国博士学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14

许文贞

BA09004032

基于散裂中子源表面muon源设计及相关模拟技术研究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所

15

  

BA10004019

数字化一维和二维正电子湮没寿命谱仪研制

武汉中船重工集团719

16

张丽娟

BZ08004007

正电子湮没技术对功能材料电学性能与光催化影响的研究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17

  

BA09004034

固体材料中正电子自洽与非自洽场理论计算

中国科学院合肥等离子体所

18

许红霞

BA09004033

正电子湮没技术和三维原子探针对功能材料相变和缺陷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所

19

张文帅

BA12004042

精确正电子态计算与若干物理模型检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中心

20

樊少娟

BA12004043

正电子湮没技术对金属绝缘体转变相关的材料相变机制及物理特性的研究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股份公司

21

黄世娟

BA11004019

正电子理论计算及其在分析材料微结构中的应用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22

谭宗泉

BA11004020

基于中国散裂中子源的新型束流设计与相关模拟技术研究

自主创业

23

刘艳芬

BA10004020

基于高功率质子加速器的多用途粒子源和μSR谱仪的研制

中山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

24

肖  冉

BA12004044

基于质子加速器的μ子束流设计和慢μ装置的研究

中科院智能科学技术应用研究院

25

秦建国

BA11004010

D-T中子与贫化铀作用的瞬发伽玛谱研究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26

徐菊萍

BA13004036

正电子湮没技术研究离子注入型半导体材料中的缺陷与磁性

高能物理研究所东莞CSNS

27

李  骏

BA13004035

低能电子/光子与类氢离子散射的外区复坐标变换及R矩阵方法研究

安徽问天量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8

葛雯娜

BA15004030

正电子湮没技术对多铁材料铁磁性能与缺陷的研究

上海科技大学

29

倪晓杰

BZ13004009

μSR谱仪样机研制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研究

瑞士PSI研究所博士后

30

谷冰川

BA12004045

正电子湮没寿命谱中的新分析方法、脉冲束技术和应用

杭州希格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31

潘子文

BZ14004008

μSR谱仪样机设计与搭建

中国科大博士后,英国卢塞福实验室博士后

32

丛龙瀚

BA14004019

基于多路模数转换卡的可重构正电子寿命谱仪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33

  


高性能正电子湮没谱仪的研制及AlN薄膜的缺陷与磁性研究

江苏盐城师范学院

 

 

硕士毕业生一览表

序号

姓名

学号

硕士论文

毕业去向

1

张良平

SB02004002

碳同素异形体的康普顿轮廓研究

96273部队

2

程明福

SB02004005

辐射聚烯烃聚合物的正电子湮没研究

96411部队

3

高传波

SA05004017

脉冲慢正电子束谱仪的模拟设计及Fe3O4C核壳型纳米纤维的正电子研究

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4

闫新龙

SA05004048

SiZnO薄膜的正电子研究,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5

任红凤

SA05004024

新型半导体薄膜的慢正电子研究

美国 伊利诺伊大学

6

章征柏

SA06004049

正电子湮没对聚变堆用中国低活化马氏体钢的研究

安徽教育出版社

7

  

SA06004028

WOx气敏薄膜与ZnO/Metal/ZnO金属介质多层膜的正电子研究

中国电力投资公司高级培训中心

8

曹童童

SA07004038

基于H9500PSPMT的位置灵敏闪烁探测器的研制

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

9

  

SA15004054

正电子注入金属材料的模拟及对钛酸铅相关材料的研究

中兴公司

 

 

 



版权所有 ©202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 96 号,邮政编码:230026